精神病学题库/共用题干单选题

患者男,12岁,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很多小动作,经常会干扰周围同学,吸引老师注意。父母总觉得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并一同带着被诊断有"学校行为问题"的儿子来进行心理治疗。

1.[单选题]在访谈中父母争着向医生叙述孩子的缺点,以及他们对孩子所作所为的担心、失望,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父母的这种表现可以统称为以下哪种行为
  • A."灾难取向"
  • B."缺陷取向"
  • C."资源取向"
  • D."错误取向"
  • E."富有伤害性"
2.[单选题]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医生做出的下列哪种行为不太合适
  • A.医生经过询问后觉得患者有待解决的问题较多,就决定第二天和患者做一次3小时的长谈,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问题
  • B.治疗师对会谈进行总结和评论,反映、交流访谈中的印象和感受
  • C.治疗师对于来访家庭在治疗中的合作和对自己的信任表示感谢
  • D.和来访家庭约定下次访谈的时间
  • E.对来访家庭成员布置"家庭作业"
3.[单选题]根据该来访家庭的具体情况可以首先考虑进行哪种干预
  • A.个别治疗
  • B.家庭治疗
  • C.夫妻治疗
  • D.精神分析治疗
  • E.催眠治疗
4.[单选题]在结束访谈时,医生布置家庭作业:父母每天至少记录孩子的5条优点。医生布置的这个家庭作业叫做
  • A."症状处方"
  • B."单双日作业"
  • C."记秘密红账"
  • D."反常处方"
  • E."自信训练"
5.[单选题]在来访家庭进入治疗室后治疗师的下列哪些做法较为得当
  • A.见面后、主动向来访者问候
  • B.双方落座后,治疗师感觉疲乏,禁不住打了个很大的哈欠
  • C.孩子进入治疗室后对桌子上的花瓶很感兴趣,当他伸出手想触摸一下时,被治疗师及时制止
  • D.医生没有必要主动向来访者介绍自己
  • E.孩子似乎避免和医生的眼神接触,经询问后孩子说害怕眼神对视后被治疗师催眠、控制。治疗师听说后感觉"童言无忌"和孩子的父母一笑了之
参考答案: B,A,B,C,A
解题思路:1.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往往和家庭系统有关,是家庭系统互动问题的某种索引。家庭治疗师着眼于家庭互动而非具体问题、症状,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家庭不配合的情况下,个别治疗也可考虑,依照治疗师的具体治疗取向,精神分析、游戏治疗、行为指导都可考虑。题中所述患者由父母陪伴前来,因此可以首先考虑以家庭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 2.见面后主动问候有助于建立治疗关系。选项B、C会给治疗家庭留下不好印象。医生应该主动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选项E治疗师给孩子印象是已经站在父母这一边。几乎所有治疗都认可治疗关系的重要性,大多数治疗(包括家庭治疗)认可需要给来访者一种温暖的环境。在家庭治疗里,特别是在开始阶段,治疗师应该保持中立位置,不应该让自己位置和某个家庭成员过于接近,这不利于后面治疗的开展。 3.临床中常见的是缺陷取向,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源取向。前者是指注意焦点集中在病态、缺陷上,后者指注意焦点放在优势、长处、发展潜能上。缺陷取向和资源取向都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使用得越多,越觉得是这样。 4.通常一次心理治疗的时间不应长于两小时。多数治疗一周一次或者一周两次,密集型的精神分析一周可以达到五次,每次45分钟左右。因此第二天继续做长时间的治疗不可取,会损害治疗的效力。 5.记秘密红账是针对"缺陷取向"的行为如"记黑账"、"说坏话"而设计。令家庭成员对病人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不准记坏表现和症状,直到下次会谈时才由治疗师当众宣读。这项任务主要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缺陷取向现象:家庭成员对患者会有焦虑、沮丧、挑剔等负性情绪和态度,不再注意其功能良好的方面。>>>立即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