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考试大纲】第十章

发布于 2017-08-31 14:34  编辑:Ywen
0

blob.png导读:面试考试要考高分?考无忧助你一步上岗!点击立即做题>>


第十章 德育理论和德育活动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2.德育形式上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内容上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健教育.


3.德育的意义:

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⑵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⑶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5.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⑵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⑶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

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①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②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③孝顺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④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⑤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⑥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⑵能力培养方面.①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②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③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④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⑤能够初步掌握搜索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⑥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⑶能力掌握方面.①了解和掌握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②知道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④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7.心理辅导的原则:⑴激励性原则.⑵预防为主的原则.⑶因材施教原则.⑷愉悦性原则.⑸支援性原则. 


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1.德育原则:

⑴导向性原则.①以马列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③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

⑵正面教育原则.①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③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④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⑶知行统一原则.①联系实际,讲清理论.②组织时间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和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③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⑷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①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②提出的德育要求要合理明确具体并序列化.③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⑸因材施教原则.①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承认过程性和差异性.②要根据现实有的放矢,切忌一般化.③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育.

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①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12.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育.

⑵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⑶课外校外活动.

⑷社会实践活动.

⑸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

⑹班主任工作.


13.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本文网址:http://www.k51.com.cn/info/jszgzks/1708/318344.html
选择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