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的涵义及其本质属性: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离开了教育者,就不存在教育活动。
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
社会教育: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组织机构施加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
家庭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施加的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专门的教育机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具有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及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
五、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四)、近代社会的教育
(五)、20世纪以后的教育
(一)、原始教育——原始社会
个别教学法、崇尚书本、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脱离没有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教育内容:古典人文科学、治人之术等。
(二)、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古代中国
4000年前的夏代,我国即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
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中国
宋代以后,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古代印度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宗教手中。下等人没有权利享受教育。
古代埃及
“以僧为师” “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当然,农民子弟与学校是无缘的,奴隶子弟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古代希腊、罗马
老百姓进学校,贵族请家教
古希腊教育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斯巴达培养强悍军人为教育目标,雅典以培养政治家和商人为代表。
中世纪的欧洲
两种教育形式: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培养僧侣,学习神学和七艺。
骑士教育:宗教、武士道德,骑士七技
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新兴的资本主义试图复兴古罗马、古希腊的文艺。
强调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教育
(四)、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的特点
1.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愈加紧密
2.班级授课制
3.阶级性
(五)、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学习
2.教育的全民化——义务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去阶级性
4.教育的多元化——去统一性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
六、教育功能:
概念:
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类型:
1、作用对象:个体、社会
2、作用方向:正向、负向
3、作用呈现形式:显性、隐形
教育的个体功能:
1、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
2、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对个体的负向功能:束缚创造力,关键是进行教育改革。
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促进文化延续、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
4、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5、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小编推荐:
幼儿及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点击查看
更多幼儿及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和历年真题在这里>>>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想拿高分?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专家推荐在线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