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类资格证考试的下半年考试快要进行了,请关注考无忧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小编将不断更新考试最新信息,供给各位参考。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事后,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对了一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学生还有不同看法吗?”该生听的很认真。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材料题
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她就在教研组例会上提出来,
与同事探讨。在教学方面,她大胆实践,“自主合作,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把课堂实践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享受课堂。学生文雪说:老师让我们自己上台去讲,我们尽管很紧张,但是很喜悦。因为讲完后得到老师的夸奖会有很大成就感。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学的很快乐,效果也很好。
杨老师发现王宇等几个同学学习很用功,但特别紧张,不敢说话,杨老师觉得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于是,她在班上组织演讲比赛,口语交际大赛等,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王宇等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了。
晓丽同学身体虚弱,杨老师敦促她加强体育锻炼,并且提醒家长帮助晓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晓丽再也不是以前的“病秧子”。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2. 材料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编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问题:
(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2)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10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主题,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答:甲老师的做法不值得认可,我认可乙教师的做法。(1分)
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不能就认为学生笨,给学生贴标签,而应该像乙教师那样,进行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哪怕学生真的回答不上来,也应该从其他角度去引导或者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而不应该像甲老师那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3分)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启发激励学生。
3.学生是独特的人(5分)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在教学时应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可能有的学生对于问题需要细致思考,这时教师应有耐心,如果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回答,老师在提问之前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应该因材施教。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并给与了适当的鼓励。
31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她就在教研组例会上提出来,与同事们探讨,这教学方面,他大胆实施自主合作, 当堂达标的教学模
式,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课堂 ,享受课堂。学生某某说:“老师让我们自己上台去讲,我们尽管很紧张,但是很喜悦。因为讲完后得到老师的夸奖,会有很大成绩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得快乐了,效果也好多了。
杨老师发现思宇等几个同学学习很用功,但特别容易紧张,见到人不敢说话。杨老师觉得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于是,他在班上组织演讲比赛,口语交际大赛等,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思宇等同学逐渐变得开朗大方了。
晓丽同学身体虚弱,杨老师督促她加强体育锻炼,在家访时提醒家长帮助晓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虚弱了。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解析】
1.爱岗敬业。杨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大胆创新。
2.教书育人。杨老师对于有缺点的思宇、晓丽等同学积极地想法进行改正和教育。
3.终身学习。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
32.材料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 摘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问题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人要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并具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答题思路】此题目属于典型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文体特点。选文属于典型的论说文。所以作者的观点一般会在文段开头,作者开始以“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这句话引入自己接下来要论证的“思考”的重要性,很显然。作者一开始就否定了“读书”,因为那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精髓被“取代”了。之后作者通过对比“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和“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说明前者利多害少。肯定“思考的重要性”。紧接着,作者又比较“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和“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两种人,对“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给予高度评价。所以,综合选文,作者论证的核心就是“思考的重要性”。2.抓要点句(抓文眼)。根据上面分析,文眼就是“思考”。3.从遣词造句(感情色彩)中体会,文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明显否定了读书,肯定了接下来的思考,而且选文在反复强调思考的重要性。4.借助于材料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叔本华是一个思考的强调着,所以选文也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了“思考”的重要性。5.忌讳主观臆断。做题时应该紧紧围绕作者的观点,考生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坚决不能随便定义文章的观点,衍生出自己的“所谓的观点”。
问题2: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看法?(10分)
【参考答案】
读书,是一种成长,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有所进步。思考,是一种创新,我们要不断思考,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若能将“活读书”与“勤思考”相结合,必能达到人生的金字塔。
我们可以热爱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伏尔泰也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可以说,读书是通往天堂的阶梯。但是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书籍的世界千姿百态,我们要取舍有度,即鲁迅先生所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别人的思想吸收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咀嚼,要真正消化到灵魂深处。我么要将那看起来纷然杂陈、混乱不堪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整合吸收,而不至于因为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自己的正确观察力,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样真的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思考的力量,正如作者所言,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思考,可以为我们的打开原生态创新的大门,思考,可以使我们向没有开拓的文化领地、向新的巨人迈进一步,更可以使得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
善于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活书。善于思考,不断创新,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会更加豁亮。乘着天使的两只翅膀,我们一定能翱翔高空,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答题思路】此题属于典型的“观念探究型”,需要对作者的观念进行探究,答题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探究。“是什么”即作者是如何阐述“阅读与思考的关系的,观点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认为的。很显然,作者肯定“思考”,我们也肯定;“为什么”即讨论“作者为什么肯定思考”,或者你坚持什么观点又是为什么;“怎么办”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思考”或者才能架起“读书与思考”的桥梁。之后,再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要注意,做此题时,不能像第一题一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可以部分同意作者观点,也可以完全同意。本答案即部分同意作者的观点,同意其对“思考重要性”的论述。同时对“如何读书”做个简单分析。
33.写作(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说文。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一味地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总是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盲目去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1.审题
(1)审文体—文体不限,建议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考场上以“议论文”为主。此处着重解析议论文。
(2)审题型—材料作文
(3)审要求—字数要求(1000字及以上)
2.立意—确定文章的观点/中心思想
这则材料的中心观点很容易找到,材料反复强调“没必要一味地攀比”、“ 没必要总是模仿”、“你认为”、“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所以中心观点就是“坚持个性”、“坚持本色”“释放自我”、“顺应自我,实现价值”等。
3.选材
从阐述原因、举例子、正反论证、援引观点等方面进行搜索材料。
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论证”,即所选取材料和论点“个性、本色、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举“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的例子,他守着这份本心,坚持自我的准则,才在别人屡次劝他出世为官时置之不理,而是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宁愿自由自在地与鲲鹏齐飞,与蝴蝶共舞;还可以举鲁迅坚持自我,弃医从文的经历,论证其正是寻找到并坚守着自己的本质,才得以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成为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成为至今依然屹立着的中国的脊梁。同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独守杭州的“梅妻鹤子”的林逋等都是用寂寞和自我守护了一个个浪漫的理想。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没有人看到过你绝美的姿容,却没有人怀疑过你的美丽”的王昭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等都可以。
4.布局:简单说下议论文的结构
可以从标题、引论(开头段落)、本论(中间部分)、结论(结尾段)入手写作。
标题,只要是围绕“坚持自我”的就行。比如“顺应自我,实现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我就是我”、“彰显本色,挥洒生命之极”、“不缘身在此山中”都可以。
开头段落可以采用比喻排比式、设置悬念式、巧用题记式、名言警句式等。 本论部分是作文的核心部分,主要通过举例、假设、对比、条件、因果、比喻等多种方式论述文章的核心观点。采用“分论点1(观点+例子+阐释);分论点2(观点+例子+阐释);分论点3(观点+实际+阐释)”的结构模式。
结尾可以采用点睛式、照应式(呼应标题、首尾照应)、引用式等进行写作。
5.表达:恰当应用修辞让自己的语言亮起来。
延伸阅读
-更多中级会计师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和历年真题在这里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题库下载体验:
更多初级会计师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和历年真题在这里>>>教师资格证考试
想考试拿高分? 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线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