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醒来都要比前一天更强大,直视自己的畏惧,擦干自己的泪水,复习以下的中医外科学重点,向前走,别怨,别停。
【一】黄水疮的概述:
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
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
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例题:
1、关于黄水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
B.无传染性
C.不可自身接种
D.脓疱溃后不结痂
E.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蜂窝织炎
答案:A
2、黄水疮相当于西医学的()
A.传染性软疣
B.湿疹
C.带状疱疹
D.单纯疱疹
E.脓疱疮
答案:E
3、内服麻醉药最早的发明者是( )。
A 扁鹊
B 淳于意
C 刘涓子
D 华佗
E 陈实功
参考答案:D
解析:号称外科鼻祖的华佗(公元141-203年),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剖腹术。
4、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
A 风温、风热
B 火毒、热毒
C 气郁、火郁
D 外感、邪毒
E 湿热之邪
参考答案:B
解析: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但其发病主要责之于火毒、热毒。
【二】黄水疮的外治法: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例题:
1、黄水疮,古代中医文献又称为()
A.脓疱疮
B.天疱疮
C.湿疮
D.脓窝疮
E.血风疮
答案:B
2、黄水疮痴皮多者,可选用()
A.5%硫磺软膏或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
B.三黄洗剂
C.鸦胆子仁油
D.3%黑豆馏油
E.百部酊
答案:A
【三】黄水疮的内治法:
(一)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泻滞导热。
(二)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例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黄水疮的发病特点()
A.多在冬、春季流行
B.儿童较多见
C.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D.皮损以浅在性脓疱和脓痂为主
E.有接触传染和自身接种的特性
答案:A
解析:黄水疮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2、黄水疮的病因病机()
A.火毒
B.血热
C.暑湿热
D.风热
E.血虚
答案:C
【四】烂疔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农民和战士。发病前多有手足创伤和接触泥土、脏物史。潜伏期一般为2~3天。好发于足部,手臂、手背等也可发生。
初起患肢有沉重和包扎过紧的感觉,继则出现“胀裂样”疼痛,疮口周围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陷下不能即起,迅速蔓延成片,状如丹毒,但皮肤颜色暗红。
伴高热、寒战、头痛、烦躁、呕吐、面色苍白或神昏谵语;一般高热一昼夜后,虽身热略降,但神识仍时昏时清,伴有烦渴引饮、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苔黄焦糙、舌质红绛、脉洪滑数等症状。
1~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多含暗红色液体的小水疱,很快积聚融合成数个大水疱,破后流出淡棕色浆水,气味臭秽。疮口四周皮色转为紫黑色,中央有浅黄色死肌,疮面略带凹形,轻按患处有捻发音,重按则有污脓溢出,稀薄如水,混以气泡。随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日见扩大。
若身热渐退,患处四周水肿消失,腐肉与正常皮肉分界明显,分界处流出的脓液转稠者,为转机之象,以后就能腐脱新生,即使疮面甚大也不难收口而愈;若高热持续不退,谵语,黄疸,苔黄焦糙,脉细而数,患处腐烂及肿势继续蔓延不止,乃正不胜邪,毒邪走散,不得外泄而内攻脏腑,是“走黄”之征,可有生命危险。
例题:
1、烂疔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皮肉破损
B.湿火内盛
C.感染毒气
D.外感热邪
E.瘀血停滞
答案:C
2、烂疔的特点有()A.起病急速
B.初期伴有轻微发热
C.疮形略带凹形
D.脓液稀薄如水
E.局部迅速腐烂,范围甚大
答案:ACDE
【五】附骨疽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
(1)初期起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继而高热达39℃~40℃,口干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初起患肢持续剧痛,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然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明显,若在大腿部则红肿不易发现,但用手指深压皮肤可见凹陷,病变的骨端有深压痛和纵轴叩击痛。
(2)成脓期化脓时间约在患病后3~4周之间,局部焮红、胖肿、骨胀明显,全身高热持续不退。
(3)溃后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时即转为慢性,可迁延数年之久。以后常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例均有1个或数个不易愈合的窦道,窦口凹陷,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必待朽骨出尽以后,疮口才能愈合。
本病若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则为并发内陷,危及生命。
例题:
1、附骨疽患者多见于()
A.婴儿
B.儿童
C.少年
D.青年
E.老年
答案:C
2、附骨疽的肿势特点是()
A.胖肿
B.漫肿
C.高肿
D.虚肿
E.不肿
答案:A
【六】
疮疡的病因病机:
疮疡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两大类。
1.外邪引起的疮疡
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
2.内伤引起的疮疡
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
例题:
1、疮疡是指()
A.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B.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C.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D.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溃烂的疾病
E.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答案:BC
2、疮疡内治消法中哪一法最为常用()
A.解表法
B.清热法
C.化痰法
D.和营法
E.利湿法
答案:B
考无忧小编tips:
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每个考生都想通过考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坚持认真复习,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坚持,加油,认真复习中医外科学重点!
考无忧小编推荐:
更多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相关资讯,请点击>>>卫生高级职称考试
专家推荐在线做题(含历年真题),点击在线刷题>>>中医外科题
考试想拿高分? 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点击题库下载>>>中医外科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