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备考内容繁多,让很多考生有些不知道如何去复习,抓不住重点,下面是考无忧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中医针灸重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部出现较剧烈的疼痛称痛经。
1.实证:经行不畅,小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经色紫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沉涩的为血瘀;胀甚于痛,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酌量用灸。
处方:中级、次髎、地机、三阴交。
2.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每伴腰酸肢倦、纳少、头晕、心悸、脉细弱、舌淡。
治法:取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处方: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大赫。
经脉循行介绍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并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太渊穴
太渊[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太渊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气冲穴位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配伍】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冲脉所起。
气舍配伍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水突主治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直刺0.3~0.8寸。
大迎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四白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针灸法祛除眼袋:
针灸去眼袋除了手术药物治疗去除眼袋以外,传统中医与现代电子科学结合的针灸法对各种眼袋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中医把眼袋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遗传,获得性是由于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不正确按摩、爱流眼泪、常画眼线等,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弛并萎缩。
其治疗方法是:接通电源,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穴。电流会引起眼睑肌肉明显收缩跳动,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紧松弛的眼睑。
中医还认为眼袋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
从实际经络经穴的解剖来看,眼袋产生的位置又恰好是足阳明胃经发起之处,因而启动胃经穴,对胃经施以良性刺激,提高脾胃功能,对眼袋的治疗是有实际意义的。
针灸法去眼袋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适合于单纯眼轮匝肌型的“假性眼袋”。
震颤麻痹头针法治疗
(一)取穴主穴:舞蹈震颤区。
配穴:运动区、晕听区。
(二)治法震颤为主者,仅取主穴,兼肌力增强者,加运动区,因服用药物产生头晕等副作用者,配晕听区。早期,单侧肢体颤动或肌力增强者,仅取对侧头皮针穴区。
后期,双侧出现症状则取双侧穴区。并依据肢体的不同病变部位,取相应的区域,如上肢症状明显,取运动区之中2/5区域等。以28号毫针,快速刺入,并推至所需深度,即予以捻针,捻针频率为200~240次/分,持续1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1次,出针前捻转1次,手法同上。如在对侧肢体出现热、麻、胀者为佳。
亦可通以电针,电针频率240~280次/分,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通电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震颤部分停止,历时6个月以上,肌强直基本恢复正常,全身情况接近正常,能恢复工作,但半年后复发;好转:静止时震颤停止8小时以上,肌强直和全身情况明显好转;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共治34例,4例为个案,余30例按上述标准评定:显效13例(43.3%),好转16例(53.3%),无效1例(3.4%),总有效率为:96.6%.头皮针治疗,据我们体会,在早期本病患者的开始治疗阶段,效果较为明显。
考无忧小编tips:
喜欢跑步的人很多,但天天跑步的人不多;拥有梦想的人很多,但坚持一个梦想的人不多;喜欢学习的人很多,但天天学习的人不多。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思想都很丰富,但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并不多。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笑,有人哭,关键看你是否能坚持下去,是否能坚持复习以上的中医针灸重点。
考无忧小编推荐:
更多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相关资讯,请点击>>>卫生高级职称考试
专家推荐在线做题(含历年真题),点击在线刷题>>>中医针灸试题
考试想拿高分? 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点击题库下载>>>中医针灸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