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基础讲义: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①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②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③产品形成,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①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②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③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①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都列入劳动者报酬。
②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
③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④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果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中。
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
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 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4、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①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②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是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固定资产后的价值。
存货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的差额。
③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出口,是本国向国外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5、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
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报考条件、考试时间和历年真题在这里>>>中级经济师考试
想考试拿高分? 考无忧助你考试无忧>>>专家推荐中级经济师在线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