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考点:
1、
考点聚焦
1、考试内容少而浅,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识记部分:历史人物,重要人物;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3、考查重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根据我们考无忧的精心编排和梳理,本章的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可分为九个模块:
一、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新4-5页)(识记)
历史:
1.古代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近现代小学教育:
(1)清末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2)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现状: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总结: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还需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小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建立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有效机制问题;如何推进该基础教育整体改革,标本兼治,解决部分地区和学校“择校生”、民办教育高收费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时间表:(识记)
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时间表 | ||
历程 | 年份 | 主要事件 |
古代小学教育 | 殷周时代 | 第一次出现小学教育 |
近现代小学教育 | 1878年 | 张焕纶创办正蒙书院,近代小学的开端。 |
1897年 | 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 |
1904年 | 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 |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 | 1986年 | 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
二、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20-24页)(识记、了解)
现状:(新20-22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归总 | |||
基本理念 | 总目标 | 具体目标 | 发展趋势 |
①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②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③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 ④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 ①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②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③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④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②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③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④加强课程综合化; ⑤课程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合成个性化和多样化; ⑥课程法制化。 |
三、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新25-32页)
(一)教育研究的概述 :
1、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和性质: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教育研究的性质是:文化性、价值性和主体性。
教育研究的特点:教育研究既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验证性。
3、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教育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散性。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 |||
教育研究的原则 |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 基本方法(新29-32页) | 意义 |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 1、选择研究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选题必须有价值; (2)选题必须具有科学的现实性; (3)选题必须明确具体; (4)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 (5)选题必须有可行性。 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3、制定研究计划 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5、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 (1)教育观察法(概念、特点、类型、步奏) (2)教育调查法(含义、类型、步奏、优缺点) (3)教育实验法(含义、基本性质、基本类型、基本过程、优缺点) (4)教育行动研究(概念、特点、基本程序和步奏、优缺点) (5)教育叙事研究(含义及特征、类型、操作步奏、优缺点) |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 |
四、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新7-12页)
(一)学校组织:学校是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的、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其目的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环境,使其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成功参与社会生活。
学校组织与运行的要求 | ||||
特点 | 结构模式 | 基本形式 | 发展趋势 | 条件 |
①从学校组织内部系统的剖析出发,学校组织从总体上来说是个松散结合的组织; ②从学校组织的教职员工特点出发,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最值; ③从学校组织的任务、目标来看,学校组织是一个受到多重影响的、具有多重标准的组织。 | (1)直线型学校组织; (2)职能型学校组织; (3)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 (4)矩阵型学校组织; (5)事业部型学校组织。 最常见的是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 | 一类是行政性组织机构,一类是非行政性组织机构。 | (1)学校组织结构网格化; (2)学校组织结构一体化; (3)学校组织结构人情化; (4)学校组织结构个性化。 | (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党政分开; (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学校管理基本制度:校长负责制 | ||
含义 | 基本要求 | 如何完善? |
校长负责制也称为“一长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 (1)要坚持党的领导; (2)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3)正确处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4)正确处理校长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5)切实建立制约机制; (6)要做到权责统一,提高管理效能; (7)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 | (1)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正确理清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2)健全法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扩大民主参与,加强民主决策;完善监督检查和制约机制,规范校长权利运行; (3)完善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和办法; (4)推进专业评价,强化外部监督。 |
五、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
六、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新5-6页)(重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 |
特点 | 具体表现 |
基础性 | (1)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
全民性 | 广义上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
义务性 |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特点: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 |
全面性 | 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活动性 | |
趣味性 | |
启蒙性 | (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4)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
七、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新29-32页)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概念、特点、类型、步奏)
(2)教育调查法(含义、类型、步奏、优缺点)
(3)教育实验法(含义、基本性质、基本类型、基本过程、优缺点)
(4)教育行动研究(概念、特点、基本程序和步奏、优缺点)
(5)教育叙事研究(含义及特征、类型、操作步奏、优缺点)
八、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新68-73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就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者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教师的专业人格;
(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九、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