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原则:
1.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一)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
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
一、资产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
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
(2)明细分类科目: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是反映核算指标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第四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是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该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他们的联系是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会计科目和开设账户的目的都是为了分类提供会计信息,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是分类核算的项目,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户往往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一)账户的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
(二)日期和摘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三)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四)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小编推荐:
更多自学考试资讯,可关注【考无忧自学考试】公众号
扫码二维码,立刻关注~
点击这里查看更全面>>>>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考试资讯
想要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吗? 考无忧助你一臂之力!>>>>点击立即做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考试题库
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考无忧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