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在各地陆续开始了,会计考试前期的复习很重要,大家很容易踏进误区,导致最后与证书擦肩而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一些复习误区,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误区一:轻“理论”,重“实践”
这里的“理论”和“实践”是指学习者意识里的“理论和实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因为很多人把会计制度和准则当成理论了,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会计人员的操作当成实践了。会计工作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对制度和准则理解不透,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实际工作中现有财务人员的从业水平多数是有待提高的。重视实践是对的,会计工作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这要求财务人员对经济活动本身,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了如指掌,才会做出正确的核算和有效的监督。遗憾的是,很多人误把把一些会计的现实做法当成会计实践了。“理论”和“实践”差距大那是因为“实践”是错的,说书本知识没有用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没学会,原因很简单:会计知识中制度、准则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怎么会没用呢?专业概念理解不透,怎么能有职业判断能力呢?
温馨提示:原理学透了,制度和准则把握准了,至于操作流程,告诉你你就会了,不可本末倒置的。
误区二:重证书资格,轻实力时下的一些考试作为提高从业人员水平的指挥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急功近利的人们,以取得资格证书为目标的观念。应该说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是生活的一个新的起点而已,但绝对不是终点。
温馨提示:一个人的专业水准高低与否,取决于他在专业领域里的预见性、前瞻性和执行力。会计的工作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本质是管理活动,离开经济活动本身、离开管理的本质去谈会计,那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误区三:重“经验”,轻理念
某些人往往把经验主义当成经验,你过去成功的经验,现在也未必是对的,因为环境总在变。举个成本管理的例子:现代的成本管理正在从执行性成本管理转向结构性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而战略成本就强调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行业本质的研究,乍一听好像离中小企业很远,但是这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温馨提示:理念跟企业规模大小没有关系,“自信”会使人的视野变窄。
误区四:重形式,轻实质
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要手段,但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报表做不到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话,分析出来的结果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从内控角度首先判断数据能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再有就是现在的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不同的核算制度依据,报表指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这要求分析者在核算依据变化的情况下首先要对各期的指标统一口径,使前后各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然后再做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正确的。财务分析的重心是业务活动的分析,制度准则变了,但报表反映经济活动本身这点是不能变得,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透过制度准则了解业务活动本身,只有报表反映的业务活动是准确的,财务分析的结论才是对的。
温馨提示: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手段而不是样板
误区五:重“理解”,轻应用
“理解”是特指感到自己听明白了就是理解了的想法。会用了,才叫学会了。如果你只是感到听明白了,其实那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其实很多时候连了解的程度都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是要把每条内容经过反复的“悟”,把问题分解到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去考虑如何用,并且对可预见到的问题想到解决办法。
温馨提示:学以致用不是说着玩的。
误区六:重“专业”、重“实用”,轻“广种”
任何专业的突破都来自专业之外的启发,你被一个圈子套住了,如何突破?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这种工作特别强调职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