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心
1.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为:利用(1)表示需求;利用(2)表示目标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 2.在面向对象设计中,(1)可以实现界面控制、外部接口和环境隔离。(2)作为完成用例业务的责任承担者,协调、控制其他类共同完成用例规定的功能或行为。 3.面向对象中的(1)机制是对现实世界中遗传现象的模拟。通过该机制,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被遗传给派生类;(2)是指把数据以及操作数据的相关方法组合在同一单元中,使我们可以把类作为软件复用中的基本单元,提高内聚度,降低耦合度。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结构图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1);行为图用于描述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交互及参与者如何使用系统,包括 (2)。 5.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包含以(1)表示的软件体系结构图,以(2)表示的用例实现图,完整精确的类图,针对复杂对象的状态图和用以描述流程化处理的活动图等。 6.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1)是应用领域中的核心类,一般用于保存系统中的信息以及提供针对这些信息的相关处理行为;(2)是系统内对象和系统外参与者的联系媒介; (3) 主要是协调上述两种类对象之间的交互。 7.(1) 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同于其它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否建立了丰富的 (2) 是衡量一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8.在RUP中采用“4+1”视图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该模型中,最终用户侧重于___(1)___,系统工程师侧重于___(2)___。 9.若类 A 仅在其方法 Method1 中定义并使用了类 B 的一个对象,类 A 其它部分的代码都不涉及类 B,那么类 A 与类 B 的关系应为 (1) ;若类 A 的某个属性是类 B 的一个对象,并且类 A 对象消失时,类 B 对象也随之消失,则类 A 与类 B 的关系应为 (2) 10.UML 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有五种:依赖、关联、聚合、组合与继承。若类 A需要使用标准数学函数类库中提供的功能,那么类 A 与标准类库提供的类之间存在(1)关系;若类 A 中包含了其它类的实例,且当类 A 的实例消失时,其包含的其它类的实例也消失,则类 A 和它所包含的类之间存在 (2) 关系;若类 A 的实例消失时,其它类的实例仍然存在并继续工作,那…… 11.回调(Call back)函数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常用的一种机制,而设计模式中的(1) 模式就是回调机制的一个面向对象的替代品。该模式的意图是 (2) 12. 面向对象分析需要找出软件需求中客观存在的所有实体对象(概念),然后归纳、抽象出实体类。 (1) 是寻找实体对象的有效方法之试题(2)、(3)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中, (2) 主要表现用户界面, (3)用来描述核心业务逻辑。 13.“4+1”视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逻辑架构,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于1995年提出。其中(1)视图用于描述对象模型,并说明系统应该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当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描述对象模型时,通常使用(2)表达类的内部属性和行为,以及类集合之间的交互关系;采用(3)定义对象的内部行为。 14.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这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1)。在UML 的用例图上,将用例之间的这种关系标记为(2)。 15.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中,(1)是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建模语 言, 用这种语言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交互的图是(2)。 16.(1)是指把数据以及操作数据的相关方法组合在同一个单元中,使我们可以把类作为软件中的基本复用单元,提高其内聚度,降低其耦合度。面向对象中的(2)机制是对现实世界中遗传现象的模拟,通过该机制,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被遗传给派生类。 17. (1)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元,并尽可能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2)是指子类可以自动拥有父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3)是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一般包含提供服务的对象标识、服务标识、输入信息和应答信息等。 18.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可看成属性(数据)以及这些属性上的专用操作的封装体。封装是一种(1)技术。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之集合,类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类的一个(2)。 19.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两个类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部分可能同时属于多个整体,则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1);如果部分和整体具有统一的生命周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2)。 20.类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1)。一个对象通过发送(2)来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
×
微信扫一扫
快速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