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心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2.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3.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 4.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 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6.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 7.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8.个体的动作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9.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齡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特征。 10.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1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12.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 13.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 1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15.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关系,这一思维特征出现在( )。 16.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17.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1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 19.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20.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
×
微信扫一扫
快速购买